国奖是如何炼成的 | 肖叶薇:挖一口深井,余者触类旁通
肖叶薇,复旦大学法学院2015级环境法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
复旦法学院《江湾法律评论》及“江湾法律评论论坛”创刊人/发起人之一、法学院研究生团学联副主席、法学院2015级学硕班班长、法学院熊浩老师方法论工作坊科研助理、2015-2016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复旦大学人权研究基地学生助理,2013-2015任光华公司总经理助理。
一名年轻学者在路上遇见安藤忠雄,问其如何才能成为大师。安腾想了一下,回答说“你从现在开始加速跑、别回头,你就能看到原本你看不到的风景”。然后这句话我就信了。
本科四年下来,我觉得只要自己不妥协,觉得只要自己卯足了劲,万事就能如预期那样毫无偏差的达到一个完美结局,所以我逼着自己练英音、学摄影、书画临摹、一年一种新乐器、一天最少5千米......但是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挥霍终于还是不能让我感到更加安心,研究生第一学期像是经历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时候觉察起浮皮潦草的自己该跳出狭隘的自我、让人生深刻让影响绵长:通过学术深耕,通过能量传递,通过集团成长。
学术深耕:挖一口深井
研究生阶段,我们有更多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更多形形色色的选择也更便更容易在声色犬马中迷失走丢。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传轩老师,在一次谈话中他说得很透彻:“如果说本科是一个不断尝试,让自己百花齐放的窗口期,那研究生就是适当收紧瓶口、找到自己精专领域的窗口期。”
在此基础上,我重新规划了每天的时间表,减少了以往的闲逛与无所事事的时间,更多的投入了科研项目的跟进。
2016年6月环境法专业关于鄱阳湖及三峡水质情况调研工作组合影
“我在一个没有遨游过的理论世界里深耕,精致打磨我从来没有过的学术面向,当我反身而诚重新回到世界的怀抱的时候,我发现我真的提高了。”熊浩老师这样说。
加入熊老师的法学方法论工作坊让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此前架构的法学框架是多么脆弱而浅薄,第一次觉得我是因为喜好而非应试而主动阅读大量“枯燥”的理论与法条,第一次觉得尽早找到自己的精专领域是那么迫切。
段匡老师曾经说“我们这代人,机会来了抓住是不够的,要没有机会时想方法创造机会才是本事”。
我觉得目前学硕间关于学术交流频次和平台都还有我们自己的空间,年初的时候恰好安琪也想举办学硕的Seminar, 于是我们本着给同学们提供更多学术交流、讨论机会的初衷,喊着“自由人的自由联盟”的口号,三月间一起草莽创办了《江湾法律评论》的期刊和与期刊对应的法律论坛。目前已分别于2016年3月31日及2016年5月5日组织两期论坛的开办及《评论》的刊印,论坛指导目前由陆志安老师、杨晓畅老师、熊浩老师、涂云新老师四位学院老师监督完成,并获得学院的支持与肯定。
12月初江湾法律评论工作组联合承办了2016年法学院智库年会,会议邀请了上海其他高校法学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论坛也收到来自交大、上财、华政、上政等多所盟校的稿件。很高兴年会渐入佳境,逐渐成长为上海青年法学生们自主投稿自主发声的学术碰撞交流式。
第二期《江湾法律评论》发刊及论坛合影
能量传递: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记得去年复习司考,教授行政法的徐金桂老师说过一句话“你是怎样,中国就是怎样”。很奇怪这句话在心里就结下了梁子。接触一些留学生朋友后他们都会对诸如书法、古筝、国画这些很感兴趣,我开始觉得到自己本科的挥霍至少积累起自身半点“中国元素”的特质,那么能否就放大这些元素算是对本科那些无数通宵达旦迷醉狂喜的付出之犒赏呢?于是我开始尝试多结识留学生朋友,努力促进跨文化的交流讨论。
2015年底,我有幸入选为学院“港大万人计划-寒假短期交流项目”的志愿者之一,该项目2015年完成后收效显著;项目成果受到全国人大、教育部有关领导高度赞赏,担任项目负责人的熊浩老师作为先进经验在万人计划总结大会宣讲。
2015-2016年“港大-万人计划”集体参观上海博物馆合影
2016年春季,我有幸担任了法学院LLM国际商法班课程的助教,除了常规课程活动,又结识了几位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同学,课余给他们讲解了中国地理、推荐旅游景点等。
之后,我报名竞选了2016 Fudan Summer Session的暑期TA,担任初级汉语课程和国际投资法课程助教。在初级汉语课上,我在Leo老师的支持下组织了留学生合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排练了闭幕仪式的留学生合唱表演《送别•长亭外》,此外还与几位留学生学弟学妹讨论中国琴艺(其中悉尼大学学弟现已开始学习古筝)。
FISS2016 Leo老师初级汉语•II班合唱团合影
这学期在挪威交流,我报名代表留学生和挪威的中国学长表演弹唱了《水调歌头》,并和其他三位中国留学生姐妹一起表演了中国的旗袍秀。
集团成长:每份学生工作都是一次双向反刍
2015级法学硕士班首张班级合影
前一阵子班级评优,我整理出每次班级活动的照片,一个人在凌晨的奥斯陆宿舍就爆笑出来,嗯我确信这是一个晓畅老师和班委们一起经营着的有爱集体。
去年法学院的129歌会中,我唱高声部容易假音,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态度比能力重要的时代,我觉得对每一种艺术姿态的狂喜,投入本身即是收获,所以在日常集训中我带领女高音分声部练习,并协助陈老师代理指挥,然后就又意外收获一批因共怀激情而凝聚的挚友、三五合唱和器乐造诣都值请教切磋的良师。
2015年法学院129代表团决赛合影
本科时候陈果老师在课上说:“复旦人有一种特质,我们都是舞台越大越亢奋的人”。我相信舞台给人自信,不是因为聚光灯和掌声鲜花的簇拥,而是每一次登台你都不知道自己又杀死多少自己内心的自卑和渺小。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担任了2015年法学院毕业红毯及晚会、2015级新生迎新晚会、2015江湾十大歌手决赛、2016中伦•复旦法律人节闭幕式等活动主持人,并分别表演了民乐合奏、古筝重奏等。
2016年中伦•复旦法律人节闭幕式表演古筝重奏《彝族舞曲》、主持
细想起来担任光华总经理助理两年的时间,我一直确信自己不是最优秀的。相反,通过一学期一次更迭的高层流通,使我有很多接触法学院、医学院管理能力出众的学弟学妹,于是我每学期初就会把自己积累的学生工作管理经验和盘托出,然后像海绵一样放权、吸收他们的长处。
在任总助的两年时间里,2013年面临江湾书亭与综服歇业的危机,我与其他中层经理策划江湾学生超市恢复经营的方案,使江湾书亭及综服超市得以全貌保留。
2014年暑假在0号楼督促施工团队对现在“江湾光华Mall暨智慧屋”的装修施工,协助赵玮杰老师连同易班网和东方网在在江湾校区建立了“沪上首家智慧社区进校园的智慧屋”。2014年9月间,领导江湾经营性实体团队与枫林校区光华公司分部合并扩容,增强法学院与医学院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2015年9月前后,我开始引进互联网思维进行经营性实体销售,大力推广点到点的网上预订送货上门的服务;激励核心领高层(8人,分别是江湾书亭、江湾超市、江湾礼品屋、江湾文印正负经理各一人)进行领导力探索,一起阅读讨论交流《从优秀到卓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书籍,鼓励团队每次例会分享自己的管理经验与公众演说经验,并形成实体间的内部合作与竞争双重机制,2015-2016年江湾经营性实体创收总共超过30万,同比增长132%。
2016年因希望更多的投入到学术科研打算正式离开光华,并顺利在离职前培养出得到副总经理陆奇龙老师首肯的下一代学生接班人,也算是为光华尽到了最后一份绵薄之力。
对学弟学妹们说❤
Proper Preparation Prevents Pool Performance.
Do the best we can until we know better.
Then when we know better, do better.
Don't be sorry, be better.
Because here is Fudan,
We write our own destinies.
猜你想看: